close
來傢中玩的朋友,常常面對我那幾張塞滿書的書櫥,感嘆自己為生活所累,沒有時間讀書。
看過一篇關於讀書的短文,說有位教授對將臨畢業的學生講:我不要求你們以後讀多少書,隻希望你們每年能讀一本好書。他的學生聽後,都笑瞭:一天讀一本好書不可能,一個月看一兩本好書總是可以的,一年讀上個二十本好書也不難,怎麼說一年隻讀一本好書呢?二十年後,老同學相聚,教授也來瞭,他說:二十年前,我說希望你們每年能讀一本好書,你們都笑瞭。現在,我想問一下,畢業後有誰讀過二十本好書的?請舉手。結果,沒有一個人舉手。
二十年過去瞭,竟然沒有一個人讀過二十本好書,似乎不可信。其實,除瞭那些必須讀書的人,比如編輯、作傢或專門從事文學研究等等,一般的人平時連書都很少讀,二十年讀不瞭二十本好書,也不奇怪。況且,即使我們曾讀過許多自認是好的書,二十年之後也許已算不得是什麼“好書”瞭。不過,我倒覺得二十年裡,讀沒讀過二十本好書,並不重要﹔重要的是這二十年裡,我們有沒有讀書,有沒有堅持不懈地讀書。
人的一生,有兩個時期可以讀書,也不會以種種借口說自己沒有時間讀書:一是受教育時期,二是晚年修養時期。當然,受教育時期,我們必須讀書﹔晚年修養時期,我們不一定讀書。除此而外,還有三四十年的時間,我們是在工作、戀愛、生育後代乃至瞻養老人等等中度過的,這也正是我們有理由說自己無暇讀書的時期。然而,許多人卻正是在別人無暇讀書的這三四十年裡,讀瞭大量的書,做瞭許多的學問,成就瞭自己的事業!
其實,讀不讀書,並不在於我們有沒有時間,而在於我們想不想讀書。無暇讀書,隻不過是一種不想讀書的托詞罷瞭。
有人說讀書人買書,不能叫買書,而應該叫“掏書”或“淘書”。這話很有道理,因為讀書人雖是買書最多的人,卻也是最不輕易買書的人。
哪條街開什麼商場、超市,讀書人可以不關心﹔哪傢書店什麼時候搞書展、書市,讀書人不能不去,倘若有優惠、特價書出售,更是趨之若?,唯恐不及。
記得幾年前,我在一傢書店發現一套《四庫全書總目》,厚厚的兩大冊,僅二十八元。不幸這之前,我曾在另一傢書店買過幾冊書,已囊中羞澀。因見書有些破舊,估摸不一定會有人要,兩天後才再去那傢書店,可那套書還是不見瞭。當時我那個後悔呀,真恨不能找個人揍自己一頓才好。不久,在另一傢書店也看到瞭這套書,卻是新版本,書價已猛漲至一百多元,非我敢問津。或許是我與《四庫全書總目》有緣,數月後在揚州古籍書店,又看到瞭同樣版本的《四庫全書總目》。我習慣性地翻看書價,竟意外地發現這套書還是舊價!當時,我興奮得連捧書的手都有些發抖瞭。走到收款臺前,還懷疑是不是自己眼花看錯瞭價,直到收款員報瞭書價,才確信是真的。這套書著實讓我開心瞭好長時間,現在想來,還依舊如此。
當然,有些書即使再貴,也必須買的。剛參加工作那會,我就曾不假思索地花兩百多元,買瞭一套《二十五史》,結果害得我有一月不敢上街,更別說逛書店。
其實,買書對讀書人來說,也未必不是一種樂趣。
清道光年間,有個叫劉源的書生,傢中藏書數萬卷。一次,強盜犯境,全城的人都跑瞭,唯他一人還呆在書房裡。強盜發現瞭他,很是奇怪,問:“全城的人都跑光瞭,你為何不跑,在這裡等死嗎?”劉源答道:“書是我的命,書若沒瞭,要這命又有何用?”強盜聞言,肅然而退。
古今中外嗜書如命者,絕不止劉源一人。讀書人嗜書如命,想來也很自然,若無書可讀,還叫什麼讀書人。
紅貴賓飼料
古人形容傢中書多,喜歡用“汗牛充棟”來表示,意思是說書多的搬運時能讓牛拉出汗來,放在傢中則堆滿瞭屋子。手頭有份資料,記載瞭幾位中外文人學者藏書的情況:老舍五千多冊,伏爾泰六千九百多冊,魯迅一萬四千多冊,列夫托爾斯泰三萬兩千多冊﹔鄭振鐸先生最多,計有九萬四千多冊。雖說並非誰的藏書越多,誰的學問越大,但要想做學問、做好學問,不讀書、不讀許多書,恐怕不行。林語堂先生早年舉傢去美國,寧可不帶傢什,也要帶走十多箱書。即使這樣,後來他仍說當初帶的書太少,不夠用。正如俗話所說,“書到用時方恨少”。有句成語叫“學富五車”,是形容人學問大的,其實它的本義就是讀五車子的書而已。
對讀書人來說,藏書一般出於兩種目的,一是讀書、做學問,二是熱愛。這第二點,也是因為第一點的原故,倘若不讀書,不知曉書的好處,又豈能熱愛?
狗罐頭推薦貴賓狗飼料
60524E94E9079933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